乡村振兴|浙江三门:柑橘林结出“致富果”
浙江三门,最是橙黄橘绿时。山坡上、大棚里,硕果挂满枝头;共富工坊里,工人们忙着分拣装箱;电商直播间内,主播们不停推销不同品种的柑橘和加工产品……第六届鲜甜三门·柑橘节正如火如荼举行,一派收获的繁忙景象。
柑橘是三门县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靠山依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地理气候,为三门柑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三门是浙江省柑橘主产区之一,全县种植面积8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超3亿元。”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俞明全说。
俞明全介绍,全县目前有近3万名柑橘产业从业者,一些人依托浙江大学、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帮扶指导,成为柑橘种植的乡土专家,由他们给更多种植户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农增收。
三门县浦坝港镇金家峙村党支部书记罗炳撑就是柑橘种植的乡土专家之一。在他的带动下,全村80多户村民种植了300多亩“红美人”,年产值超2000万元。
“今年是柑橘的丰收年,产量比去年多了三分之二。”三门县花桥镇山湾桔共富工坊内,正和姐妹们一起分拣柑橘的花桥村村民潘夏花说。她家里种了约400棵柑橘树,前几天将早熟的柑橘全部卖出赚了4万元,现在在共富工坊里分拣柑橘增加收入,每天能挣150元。
一旁,不同大小、糖度的柑橘通过自动化智能分拣机进入不同果筐。共富工坊负责人林进友望着今年新购置的设备,算了一笔效率账:“以前一个人纯人工分拣50筐共2000多斤柑橘,需要8个多小时。现在有了数字化技术助力,这些柑橘1小时就能分拣完,品质检测也更加精确,便于分级处理、分批销售,提高山湾桔品牌影响力。”
三门县花桥镇山湾桔共富工坊内,村民们在柑橘自动化智能分拣机前工作。新华社记者张晓洁 摄
据介绍,在三门县,许多共富工坊依托“合作社+专家+橘农”模式,整合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高校专家等力量,组建党员帮扶团队,从种植技术、销售品控等方面为橘农纾难解困。同时通过创新加工产品、建立小型柑橘博物馆、开发柑橘文创产品等方式,促进柑橘产业品牌化发展。例如,健跳镇三十柚三共富工坊将柑橘与柚子结合,于11月中旬研发出一款桔柚汁,目前已入驻台州多个区县近千家门店,一周时间线下销售额超40万元。
沿浦坝港大桥向南跨海而过,来到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三门县浦坝港镇鲜甜共富工坊。三门县浦坝港镇鹤井村村民陈善宝正将一箱箱柑橘搬运到集装箱车上。一车装满后,货物将运往上海。
三门县浦坝港镇鲜甜共富工坊内,工人们将一箱箱柑橘搬运到集装箱车上。新华社记者袁野 摄
共富工坊负责人林鹏今年36岁,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原先在浙南、福建、广东等沿海一带工作。如今,他选择返乡创业。“小时候看爷爷、父亲种柑橘,长大了就想能做点什么把家乡的土特产发展起来,让柑橘成为百姓的‘致富果’。”林鹏说。
搭建柑橘大棚,开发柑橘采摘、观光、住宿、餐饮等为一体的农旅项目,建立数字化分拣中心,打造本地柑橘品牌……在林鹏的努力下,去年公司带动1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帮助当地百姓平均每户增收1万元,并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
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柑橘大棚。新华社记者袁野 摄
近年来,三门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规模,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柑橘实用培训工作,加快良种工程和机械化设施化建园提升改造工程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和综合保障能力,打造三门柑橘特色品牌,助推三门柑橘产业更好发展。”俞明全说。(记者张晓洁、袁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