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发展丨预制菜引领浙江瑞安“味蕾经济”再升级
新华网杭州6月2日电 佛跳墙、炖鱼胶、酱鸭舌、嫩笋炖老鸭……日前,浙江瑞安的“厨房新手”王女士,仅用一个多小时就变戏法似地“做”了一桌菜肴,面对朋友们投来的惊讶眼神,王女士道出了“奥秘”——预制菜。
预制菜正成为“懒人”新宠。近年来,浙江多地积极加码布局预制菜“万亿”新赛道。让我们从一只鸭、一条鱼、一盘沙拉的故事,看温州瑞安如何以预制菜引领“味蕾经济”升级。
瑞安市城市空镜。新华网发 孙凛 摄
“一只鸭”吃出一张金名片
“明天我要去外地拜访客户,想买点家乡的特色美食作伴手礼。”正在挑选鸭舌的瑞安人徐女士说。据了解,将鸭舌作为伴手礼已成为不少瑞安人的习惯,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方便携带、保存期久的鸭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鸭舌是温州传统名产。大约上世纪八十年代,温州人利用水系之便,大规模发展鸭类养殖业,在解肉鸭的过程中,小小鸭舌被单独分出来,经过精心卤制、不断改良,成了温州十大特色小吃之一。
“我们设计的自动化流水线能最大可能地保留鸭舌的原汁原味,同时还延长了保质期。”温州市拍手食品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张天鹏表示。2022年,该企业年销售额超4000万元。
温州市拍手食品有限公司酱鸭舌亮相2023中国(温州)预制菜产业大会。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瑞安早在几年前就已推出黄鱼鲞、鳗鲞、肉燕等预制菜,但一直处于不显山不露水的状态。近年来,随着鸭舌站上预制菜的“风口”,瑞安的“味蕾经济”开始加速升级。
鸭舌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鸭脖、鸭翅等鸭制品的热销,市场对肉鸭量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近年来,瑞安周边涌现出了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养殖大户、合作组织等,带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鸭舌是瑞安扎根“土”、体现“特”发展预制菜的一个缩影。据悉,瑞安仅仅是温州鸭舌的重要产地之一。统计数据显示,温州鸭舌的年产量约1.2万吨,占全国消费量的40%以上,已成为一道产业发展的“硬菜”,“飞”到全国、飘香海外。
“一盘沙拉”拌出一条致富路
走进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万级生产车间,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着,身穿无菌服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进行理菜、挑选、包装等工作。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范茂杰介绍,他们从预制菜的消费主力80后、90后、00后的饮食中嗅到商机,决心打造即食沙拉,涉足预制菜。
据了解,瑞安是温州地区主要蔬菜产地之一,还是全国较大的花菜生产基地,其中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浙江省连片面积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梅屿蔬菜基地是温州最大的常年蔬菜基地。
作为一家农业公司,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蔬果附加值。对此,他们内外兼修,致力带动群众共富。
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万级生产车间一隅。新华网发 受访者供图
对内——引进先进的清洗加工、冷链储藏等设备,以全过程标准化质量安全管理,助力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对外——创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三位一体”运营模式,打造共富路径。
“我们为农户提供统一标准生产、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检测等指导服务,‘手把手’教农民种高品质蔬果,并以高于市场价20%或以上收购,实现合作共赢。”范茂杰说。
截至目前,该公司有合作社员606名,农田亩均产值从7500元提高到3.2万元,带动周边4500余户农户致富。
“一条鱼”串起一个富民产业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瑞安濒临东海,对当地人而言,鱼永远是餐桌上的“常客”。近年来,当地人依托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发展渔业、养殖业、预制菜业,“串”起了一个富民产业。
如何“串”?
渔业——建立“共富工坊”,以“大船”带领“小船”的形式,将上游捕捞端的渔民组织起来,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抱团发展。
养殖业——创成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家,建成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6家,打造工厂化养殖基地4家,北麂海洋牧场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预制菜业——将捕获或养殖的海鲜通过加工,制作成“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的便捷性预制菜,如带鱼段、鱼肉丸、香酥小黄鸭、烤鱼片等,并涌现出了华盛、香海、华忠、瑞松等预制菜企业。
2022年,瑞安渔业产值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8.9%。
瑞安开渔场景。新华网发 孙凛 摄
富民产业兴起的背后,是瑞安近年来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新型特色渔业、集约化工厂渔业养殖,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从粗放式、传统型生产向集约化、数字化发展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据了解,2022 年瑞安实现预制菜销售产值14.33亿元。瑞安市委书记李坚表示,食品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瑞安市委、市政府将引导企业继续加大创新,助力企业适应新趋势新需求,并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统筹:胡炎桢
文字:林筱 林翔翔 夏盈瑜
设计:战晓菁
核校: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