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频道
正文

中国这十年·中国故事|安徽:农业大省的科创“转身”

2022年08月11日 08:56:35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题:安徽:农业大省的科创“转身”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汪海月、何曦悦

  安徽省合肥市,30岁的韩东成正在考虑如何为自己公司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产品开拓海外市场;200公里之外的安徽省阜阳市,韩东成父母种的10亩地,今年夏粮收成很不错。

  这是安徽省一个普通的家庭,却生动见证了这个中国东部省份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它依然是一个农业大省,与此同时也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

  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2021年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2016年,韩东成和同学范超创业成立东超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颇具未来感的“空中成像技术”,推出了非接触式电梯、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非接触智能家居等系列产品,不仅应用于国内的各个场景,还远销法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地。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民医院,82台非接触式电梯交互终端投入使用。只需点击空中按钮,人们就可以无接触乘坐电梯,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风险。

  “疫情当下,公共场所对‘无接触’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说,前沿科技产业的研发投入巨大,国家鼓励、政策赋能,加上安徽省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是公司创新前进的重要推动力。

  据介绍,东超科技创业初期资金不足,一度险些解散团队,后来合肥高新区提供了800万元天使投资基金,使得企业能继续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安徽科创氛围浓厚,在政府支持下,从实验室研发出第一块产品到实现量产只用了一年多时间。”韩东成说,几年间,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已发展到近200人。

  过去十年间,安徽实现了“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都超1万亿元,全球10%的笔记本电脑、20%的液晶显示屏在安徽生产,全国每3台冰箱、4台洗衣机、5台空调就有1台是安徽制造。

2021量子产业大会上展出的“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图(2021年9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九章”“祖冲之号”问世,让中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国家大科学装置“人造太阳”创造1.2亿摄氏度“燃烧”101秒世界纪录……十年来,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在安徽诞生。

  大力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安徽继续保持农业大省的本色。

  2021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创历史纪录,达到817.5亿斤,居全国第4位。2022年夏粮总产达到344.5亿斤、居全国第3位,较上年增加4.5亿斤、增量居全国第2位,实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效益增”,全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九连丰”。

  从确保粮食丰产、助力产业升级,到实现前沿突破,安徽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2021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1%。

  安徽省农垦集团龙亢农场良种繁育基地,工作人员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2021年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用电量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企业用户用电量的多少更能直观地观察一个地区发展的脉络。

  以合肥为例。国网合肥供电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合肥市用电量前10大客户年累计用电量14.35亿千瓦时,其中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用电量占比近一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仅三分之一。

  到了2021年,合肥市用电量前10大客户年累计用电量达到65.58亿千瓦时,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占比大幅上升,达到了76.97%。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专责姜峥说,十年来,合肥用电量前十大客户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京东方显示技术、长鑫存储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合肥标志性产业。

  农业“安”,“徽”科创,已经成为安徽的标签。过去十年间,安徽年生产总值从1.72万亿元增长至4.3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实现由全国“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

【纠错】 [责任编辑: 沈梅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5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