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频道
正文

苏州高铁新城自动驾驶场景观察|无人配送车助力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2022年05月26日 09:36:0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5月25日电(记者朱程)当无人驾驶与物流配送相结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不妨去苏州高铁新城看一看。

  在这里,每天都有一批特殊的“快递小哥”穿梭在高耸的写字楼间。它们看上去像一个斗柜,不仅会在大马路上行驶,也会走街串巷“抄近路”。寄件人、收件人只需要通过手机APP填写相关信息,就可以约它们“跑腿”。当它们到达指定地点时,寄件人、收件人也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打开柜子寄件或者取件。

  “这些小车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00公里,相比固定式的‘快递柜’更加灵活,相比有人配送,成本更低,可以很好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难题。”行深智能运营副总监邓菘说。

  2021年,行深智能的无人配送车在苏州高铁新城正式开始运行。这款“绝地”系列无人配送车约一人高,最大载重为400kg,能适应室内、室外、地下车库、架空层等多种场景。截至2022年2月底,行深智能在苏州高铁新城投入的4辆车累计配送3409单。

  尽管是一家2017年才成立的“年轻”公司,行深智能的技术积淀却已经超过30年。且行深智能自诞生之日起,就将“末端无人配送”作为无人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应用的切入点。

  “相比运人,运货看似对安全性的要求降低了,但它既要混迹在车流之中,又要在路况复杂的小街小巷里行驶,技术难度并没有因此下降。”邓菘说。

  为了让无人配送小车“耳聪目明”,行深智能在为配送小车安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同时,自主研发了智能控制器。它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架构,集成了深度学习计算能力、强大的通用计算能力和适应复杂用户需求的接口定制能力。既方便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接入相关硬件,也具有更高的信息安全水平。

  为了应对园区、景区、写字楼等缺乏交通标识且运行情况复杂的人车混行场景,行深智能基于时空对准的多源传感器深度融合感知技术,使无人配送小车可以不依赖于GNSS(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的无缝切换。同时,它所配备的“超强大脑”可以实现每秒钟30万亿次计算,在低速行驶情况下,有足够的算力冗余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以写字楼场景为例。午休时间,写字楼周围的道路往往挤满了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此时,无人配送车会综合应用雷达、视频影像、高精度地图等提供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快速调整,不再是死板地“一条路走到底”,而是像人一样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避让或者绕道动作。

  不同于纯算法的无人驾驶企业,行深智能在硬件领域也加强布局规划。通过通用的底盘设计加上模块化的“背包”设计,无人配送车既可以寄送快递,也可以配送外卖,甚至变身为移动自动售货机。目前,行深智能已将无人配送车的应用拓宽到了校园、园区、景区、厂区、国际健康驿站/方舱医院等场景。

  凭借灵敏的感知和智慧的大脑,行深智能推出的无人配送车已经在商业应用领域逐渐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在湘潭大学投放的5台无人配送车,特别适应当前疫情防控需要,可以很好的满足学生群体收发快递的需要,平均每天可以接2000多单。”邓菘说,“我司和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共同推动‘最后一公里’配送无人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州高铁新城所在的苏州相城区,已在区域内各路口布设大量5G基站及相关设备,全面覆盖5G信号,还接入“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得益于这些“新基建”,行深智能推出的无人配送车可以在特殊环境下实现远程平行驾驶,在今年苏州疫情防控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为保障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由行深智能组织的一支无人配送车小队化身为特殊时期的“快递小哥”。当无人配送车到达指定地点后,就会给收件人发信息。收件人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打开柜子取件,实现无接触智能配送。

  目前,行深智能的无人配送车队已在苏州高铁新城片区的楼宇间开展网格化运营。未来,行深智能将充分发挥“无人共享+”优势,将无人物流车、无人外卖车、无人送餐车、无人快递车等多种车型应用在末端配送细分场景中,在苏州高铁新城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助力无人驾驶技术进一步赋能末端智慧物流,打造城市共享运力平台。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04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