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频道
正文

江苏盐城:携手全球共话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22年01月14日 10:51:18 来源: 新华网

  1月10日-11日,由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在盐城举办,来自全球的300多位代表,通过在线或现场方式,共话滨海湿地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以滨海湿地的名义,组建全球“朋友圈”

  滨海地区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也为众多生物尤其是候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增加、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滨海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全球滨海论坛开幕式)

  盐城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补给站,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此停歇、繁殖或越冬。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盐城成为中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

  盐城连续四年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在《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呼吁和有关国家的支持下,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研究决定,将盐城市举办的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升格为部省联办的全球滨海论坛。

  以和谐共生的理念,构建生命共同体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全球滨海论坛以“和谐共生 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滨海保护是全球共同课题,应推动建立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全球滨海保护国际平台,凝聚共识,共同行动。

  (盐城滩涂湿地上的丹顶鹤)

  “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没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和个人能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大潮下独善其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主席、黄海湿地研究院名誉院长章新胜说。

  国际鸟盟首席执行官帕特丽夏·祖立塔女士表示,中国在滨海保护的领导力至关重要,要想解决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方面的危机,必须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原则。

  本次论坛发布了《盐城共识》《全球滨海湿地城市可持续发展行动倡议》《大学生滨海湿地保护论坛宣言》,促进了滨海城市间更深入的联系和合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新内涵、新目标、新方案。

  用持续发展的眼光,探索绿色新路径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次论坛举办了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对话、全国海洋碳汇联盟会议等活动,聚焦世界遗产与可持续旅游、海洋碳汇计量与交易等主题开展交流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我国人口密集、保护和发展矛盾突出的区域,在管理制度、多方参与、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效果。

  (大纵湖国家湿地公园)

  盐城以“生态”带动“业态”,建成国家湿地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建设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2020年黄(渤)海世界自然遗产地及周边社区游客量达到183万人次。

  “黄海湿地是大自然对盐城最好的馈赠,也是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说,盐城将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不断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促进全球滨海城市加强沟通交流,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朱成林)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42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