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城市治理迈向现代化,科技赋能正成为推动精细管理的核心力量。今年以来,湖州市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体系引领+科技赋能”为抓手,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城市管理各个环节,助推城市治理效能和智慧化水平双提升。
如今走进南浔,科技引擎正驱动着治理变革:通过数字筑基、智能调度与管理创新,城市治理稳步迈向智慧化、精准化。
数字筑基:夯实治理体系“硬支撑”
城市治理精细化,源于扎实的数字基础。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系统性建设,为城市管理搭建起“智慧大脑”。
先是对全区624路视频监控、107台单兵设备及9个镇街主机存储及网络通讯等开展专项调研,梳理出4类15项共性问题;以此编制数据驾驶舱方案,制定《数字化执法设备接入标准》,确立“设备参数-接口协议-数据治理-应用规范”全链标准框架;最终通过新增视频汇聚专线、接入区级平台统筹管理等5项应对举措,让分散的执法设备形成有机整体,为城市管理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数据支撑。
数字筑基的成效,在突发情况处置中得以彰显。第8号台风“竹节草”蓝色预警期间,千金镇江南路岔口因狂风暴雨出现多棵大树倒伏,堵塞出入口,且短时强降雨导致路面积水上涨,影响车辆通行。
这一隐患被区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精准捕捉,实时画面经镇街主机存储与网络通讯系统同步传输,数字化巡查体系提前20分钟预警,为后续处置争取关键时间。正是这套完善的数字化体系,让城市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干预”。
智能调度:激活应急响应“快进键”
要让数字技术转化为实战能力,关键在于依托科学调度机制实现效能释放。基于此,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标准化指挥调度体系,推动城市管理问题实现“快速响应、高效解决”。
具体而言,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标准化指挥调度演练机制,配套《指挥调度用语指导手册》,每周开展会商-拉练-响应全流程演练;针对养犬不规范、油烟超标排放等高频管理场景设置突发处置科目,打造15分钟应急响应圈。今年以来,已开展23次专项演练,复杂问题处置时长缩短35%。
在台风“竹节草”应对中,这套调度体系作用凸显。接到预警后,千金指挥中心迅速联合应急、住建等部门研判风险等级,按预案调动附近片组执法中队,启动15分钟应急响应圈。调度指令同步推送至执法队员手持终端,明确核心任务。
现场执法队员与公安交警启动“城警应消一体化”联动,25分钟完成树木清理、线路抢修和道路恢复,结果即时反馈至指挥平台,形成“发现-调度-处置-反馈”完整闭环,智能调度机制使执法响应效率提升40%。
管理创新:凝聚多元共治“向心力”
当数字技术与智能调度深度耦合,打破部门壁垒、凝聚共治合力便成为必然选择。在湖州南浔,这种变革正通过机制创新落地生根。
其中,南浔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化的“城警应消一体化”机制颇具代表性:通过融合公安无人机一体化实战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公安、消防、应急等38架无人机资源;同时聚焦治安防控、渣土监管等城市管理问题,创新“无人机巡航取证-AI分析预警-多部门联动处置”闭环流程。
得益于这一创新,跨部门联合执法效率提升3倍以上,今年以来累计发现并处置城警应消共治问题462件。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仅实现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更构建起“平时能监管、战时能应急”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格局。
这场发生在基层的智慧治理变革,正以其扎实的实践成效,为探索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头活水。(王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