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是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取景地,穿行在童话王国一样的校舍间,迎面而来的学生热情问好;湖州市安吉县报福小学食育馆因地制宜开发的“新乡里”特色课程群,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点赞……
在浙江,有不少分布在农村集镇、山区海岛的乡村小学,学生以农村本地生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多年来,浙江通过搭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各地学校硬件、师资等差距不断缩小,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被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4月23日,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学生正在进行农民画创作。新华社记者刘铭翔 摄
“‘毛老师,我什么都不会画’,很多学生一开始有畏难情绪。”嘉兴市南湖区新丰镇中心小学外聘教师毛根甫,总是鼓励孩子们去自由发挥、创新创造。该校六年级学生吴紫萱,在毛根甫的教导下学习农民画已有5年。“还记得初次握笔时的笨拙,如今,我已能自如地用画笔描绘心中的世界。”
“乡村学校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要主动承担更多责任。我们通过乡土实践、竞技探索、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努力让学生每天都有新的积累与收获。”该校副校长庞美燕说。

4月24日,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桃园小学学生在上“七彩童玩”课。新华社记者刘铭翔 摄
走进嘉兴市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桃园小学,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踩高跷、抽陀螺、抖空竹……操场上,孩子们在游戏中结交朋友、相伴成长。学校以“尚自然、展个性,走出幸福人”为育人总目标,建设了以“童玩滋养童年,阅读浸润人生”的特色校园。
“最大的教育公平,是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幸福。”该校校长仲小伟说,“你别小看这些童玩游戏,比如踩高跷,站上去需要很大的勇气。当孩子们发现本来很困难的事情真的做起来也没那么难,就会逐步建立自信。”
农村小规模学校,要留住好的师资非常关键。桃园小学的14名专职教师中骨干教师有4名,10名是30岁左右的青年教师,他们普遍感到在学校有归属感、成就感。
“学校里的老师能叫出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学校里有很多我喜欢做的事。”该校四年级学生吴亿萌说。“我们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考核,更加突出特色发展、社会满意度等评价权重,努力给老师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嘉兴市秀洲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学校特意打造了“唐诗之路”教学空间,以诗歌带动书法、茶艺、戏曲等融合学习。借助AI辅助工具,孩子们将唐诗知识做成了数据包,机器人小车可在铺开的“浙东唐诗之路”地图上一边行进一边进行智慧讲解。
“除了动手动脑,我们也鼓励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绍兴市柯桥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每年当地政府投入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的资金中,有将近一半是用于培育和支持300余个区级体育、艺术、科创、人文等重点社团。(记者俞菀、刘铭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