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 | 苏州工业园区:向绿而行,探索“双碳”建设新路径-新华网
2025 05/06 17:55:59
来源:新华网

零碳园区 | 苏州工业园区:向绿而行,探索“双碳”建设新路径

字体: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探索有效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积累了宝贵的“园区经验”和“园区范例”。

微信图片_2025-04-28_100348_983

打造零碳园区,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在苏州园区东南部的苏州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排排位于污水池上的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园区内面积约2.9公顷的湿地里,花卉绿植迎风摇曳点缀其间,宛如一个小型生态公园。这里拥有目前苏州规模最大的“光伏+污水处理”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5.72MW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利用厂区约4.4万平方米反应水池上空及建筑屋顶,铺设550Wp高效单晶硅光伏组件10400块。污水处理厂水池跨径大、管线多、障碍物高,一直是光伏行业的建设难题。项目采用了“钢结构+预应力钢索”的新型支架形式,以模块化架空安装有效解决了技术与成本的兼容,保障电站稳定、可靠运营,同时不占用土地资源,不影响污水处理,并兼顾绿化植物生⻓,实现空间资源利用最大化。据介绍,该项目年均发电量约581万千瓦时,基本实现就地全部消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74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86吨。

图片2

这座占地约728亩的产业园,从2004年至今,已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厂、有机废弃物(餐厨及厨余垃圾)利用厂、有机废弃物(绿化垃圾)利用厂、垃圾中转站、热电厂、天然气接收站等七个基础设施。园区构建了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热电联产/生物天然气利用”为核心,各设施有机互联,互为能量和原料提供者、互为废弃物处理者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有机废弃物处理、生物天然气利用、有机肥生产等多环节的资源再生利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较好统一。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积极探索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结合片区功能特点,前瞻性打造了苏州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五个近零碳产业园,涉及商务楼宇、工业企业、物流园区等多个应用场景,由区域试点带动园区整体近零碳转型。同时,园区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零碳工厂,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协助企业进行光伏建设条件评估,开展学校屋顶光伏建设,建成“光伏+污水处理”项目,截至2024年底,园区累计光伏并网容量超 430 兆瓦,9家企业获评苏州市(近)零碳工厂。通过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建设储能项目,累计并网投运超15个用户侧储能项目,建成 3 个电网侧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 350 兆瓦时。

政策保障+科技赋能,助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中方财团子公司碳路科技为园区开发了“碳脑”双碳智慧管理平台,实现碳排放核算、碳减排分析、碳资产管理、碳排放交易、碳达峰路径规划、能源管理等应用功能,打造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的园区“双碳”管理新模式。该管理平台引用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GHG protocolISO-14064 等国内外标准,提供了产品碳足迹和企业碳核算模块,对企业来说,只要填写产品相关原辅料使用、能源使用等数据便可智能生成标准化的产品碳足迹报告,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碳足迹核算成本。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智能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碳排热点以及减碳潜力,为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化的科学支撑。

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科技赋能工业企业节能降碳,建设了双碳数智服务平台,构建企业用能画像,提供碳足迹计算、ESG 评估、绿色制造自诊断等功能,梳理重点用能企业信息,建立一企一档,创建绿色工厂培育,对培育企业进行上门辅导,累计 23 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荣誉,超150家企业获评各级绿色工厂。

同时,在顶层设计层面,园区不断创新,园区以建设碳达峰试点园区为目标,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积极推进能耗双控工作,构建“1+1+N”政策体系。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获评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发布了《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提出了执行“以产控碳、以碳优产、以新降碳、全社会低碳”的方针策略,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及部门分工,扎实推进十大降碳行动。此外,园区正在开展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相关课题研究,初步制定碳排放统计核算、企业碳效评价体系。

探索ESG,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4-28_100408_573

近年来,由“环境、社会和治理”构成的ESG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共识。作为苏州乃至全国首个ESG产业专业载体,苏州ESG产业创新中心主要围绕“应用实践+产业发展”两大定位,充分发挥研究中心、促进中心、推广中心、金融平台、服务平台和ESG联盟“六大功能”,引入研究机构、咨询机构、评级机构、认证咨询、环境服务、数字方案和绿色金融七大产业。目前,园区已集聚ESG产业相关企业超400家。

据园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副调研员陈霞介绍,近年来,园区还积极打造碳普惠体系建设,打造了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持续拓展跨区合作网络,与泰州海陵、南通如皋、浙江嘉兴、安徽滁州等地紧密合作,实现跨市跨省机制联建和碳资产核发交易。截至 2024 年底,已开发分布式光伏、专用充电桩、建筑节能、湿地碳汇四个方法学,注册用户超 500 个,成交量突破 10 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园区还持续加大绿色金融领域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对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发行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购买绿色保险产品等予以支持。丰富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供给,推动浦发银行苏州分行与中鑫新能源携手打造碳中和概念绿色融资示范项目、并成功落地浦发全国首笔碳中和挂钩贷款,支持中信银行苏州分行运用政府增信类产品为园区环保科创企业提供信保贷授信的创新融资方案,支持苏州银行“光伏贷”、上海银行“能源管理贷”等绿色创新产品,支持中国银行推出分布式光伏统借统还审批新模式。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清洁能源占比超 90%,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3。园区先后获评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国家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首批绿色园区等荣誉。

微信图片_2025-04-28_100342_545

陈霞表示,接下来,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聚焦清洁能源替代、循环经济培育、生态空间优化等重点,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通过政策引领、技术创新与多方协同,打造“产城融合、低碳集约”的可持续生态圈,为助力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提供更多“园区范式”。(文中图片来源均为:苏州工业园区新闻中心)

【纠错】 【责任编辑: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