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明山北麓的燕窝村,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茶园竹海间。作为余姚市梨洲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韩春雷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基层统战工作中谱写着动人篇章。
3月12日8时许,春雨绵绵,山上的气温更低。“老屋新线”项目负责人韩春雷和国家电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大城小爱”电力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来到余姚市梨洲街道最偏远的山区村——上王岗村。当天,“老屋新线”项目2.0版正式启动,他们此行的任务是为山区的老人开展老旧线路改造,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线路焕新,老人喜笑颜开
在上王岗村村委会汇合后,韩春雷和志愿者们在村干部的陪同下步行上山。“就是这家,这家线路改造的难度最大,今天要辛苦大家了!”网格员邵时丰带着大家来到了山腰里的一户人家。“就盼着你们来呐!”77岁的黄丁桥老人正坐在门口翘首以盼。
黄大爷是一名独居老人,在村庄的一处平房里已经住了50多年。走进黄大爷的家中,眼前的景象让大家吃惊:老人的屋内堆满了各种杂物,屋内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家电,墙面灰扑扑的,整个屋子里,只有墙面上的一个插座能用,一条条裸露的电线杂乱无章、老化严重、沾满了灰尘,天花板上灯泡的开关悬在半空中,开关上方裸露的电线因为漏电被老人用塑料袋绑着。
其实对于线路改造,老人的需求很低。“只要电线不漏电,让我今年夏天可以用电饭煲烧饭的同时,还能开电风扇吹风就好了。”黄大爷说,以前,家里同时多开点电器,电路就跳闸了,生活非常不便。
前期,韩春雷和村干部、网格长、电力志愿者在走访排摸时,就将黄大爷家列为了项目重点改造对象,并将老人家的用电隐患问题一一罗列,电力志愿者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整改清单:整理电线、安装5个五孔插座、安装5个排插、安装5盏LED电灯、安装各种开关6个、重新安装电线40米。按照前期入户排摸所列的整改内容,志愿者们马上行动起来,有的拆除老旧插座电线,有的将新安装的电线牢牢固定……在大家的分工协作、密切配合下,黄大爷家中的电线插座焕然一新。
“现在家里灯亮了,线路整齐了,心里也踏实了!”看到志愿者们一番忙碌后的改造成果,黄大爷激动地说。目前,上王岗村7户家庭的老旧线路已经全部改造完成。
“这样的志愿服务行动,切切实实改善了老人们的居住环境,也传递了社会的关爱,让山区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安’。”上王岗村党总支书记黄远文说。
爱心延续,助老服务升级
“之所以叫‘老屋新线’项目2.0版,是因为这个项目是去年的延续,而且得到了更多单位的支持,今年服务的范围更广,服务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韩春雷介绍。“去年我们顺利完成了燕窝村50户家庭的线路改造,今年我们将延续爱心行动,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其他村,让更多的山区老人受益。”
“老屋新线”项目要从2023年说起。当时,韩春雷在村里日常走访时发现,不少老人家中有电线破损、线路裸露,还有电线私拉乱接的情况,安全隐患很大。她马上向燕窝村党总支书记舒利明反映情况。“村民的用电安全不是小问题。”舒利明十分重视,并组织村里的网格志愿者开展高龄老人老旧房屋排查和独居老人生活安全隐患排查行动。
在梨洲街道和燕窝村的大力支持下,2024年1月,韩春雷申报了“老屋新线”项目。结合汇翠社区常态化开展独居老人用电安全服务的经验,汇翠社区与燕窝村开展“村社互助”模式,启动“老屋新线”志愿服务项目,筹集善款1万余元,为燕窝山上的50户家庭更新老旧线路。
今年,“老屋新线”项目进入2.0版,不仅项目被列为余姚十大重点志愿服务项目之一,项目的实施范围扩大到梨洲街道山区八村,项目内容也从改造老旧线路,扩展至为老人开展日常用电检查、用心用情陪伴老人、解决后顾之忧等。
据了解,“老屋新线”项目2.0版将改造雁湖、上王岗、长田、茭湖等村75户家庭的老旧线路,整个工程预计在4月底之前完工。韩春雷表示将继续发挥新阶层人士优势,做好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让统战工作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梨洲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自2019年12月成立以来,不断强化思想引领、完善组织建设、搭建联谊平台、打造活动品牌,充分发挥新联会联系广泛、智力集中、人才荟萃的优势,结合街道实际,在乡村振兴、捐资助学、就业培训、法律服务、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开展服务,以实际行动积极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展现了新阶层人士的责任与担当。(史迪炜、张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