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争先,事事争优,样样争效——以创新实干的状态全力奔跑建设城市重要新中心。
2024年,余杭全区组织系统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区委部署,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融入大局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全局,坚持“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奋力交出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高分答卷,为建设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过硬队伍支撑。
深学笃行,凝心铸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奋斗的动力。
坚持“跳出本位看余杭”,找准自身工作结合点和着力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投身改革、助力改革、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组织区管干部学习,结合干部自学、集中培训、单位组织、网络学习等方式,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教育培训全员覆盖。全年组织开展各类主体班33期,累计培训干部3200余人次。
常态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开展小古城村老村委(“三农”座谈会旧址)、举办小古城这20年主题展、余杭区众人议事展示馆以及大径山未来市集……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径山镇小古城村20周年之际,深刻感悟“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理念和“千万工程”的历史内涵、实践伟力,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依托“三跨联动、双向揭榜、一体转化”321民呼我为为民破难办实事机制,推动全区50个部门、12个镇街组团认领3批次126个揭榜课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纪律之严护航发展之稳,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统筹运用“四学联动”“四堂课程”等机制载体,精心打造“玉琮廉路”清风之旅线路,谋划制订“清风护基”“清风护苗”等14项学习清单,构建青年党员纪律教育学习体系,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动力。
答好“政绩为谁而树”之问。制定《构建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观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政绩观教育、从政行为规范、问题协同纠偏、强化结果运用“四位一体”政绩观闭环机制,形成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厚植为民服务情怀。
勇挑大梁,实干争先
挑大梁、攀高峰!2025年2月7日,全区“新春第一会”宣告余杭攀登经济高峰、锻造创新引擎的决心。
打造更具未来感、国际范、创新味、年轻化的城市中轴线,发展是第一要务,实干是唯一路径。新时代新征程上,余杭区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将组织工作的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深化党建引领助跑共富,打造“禹上七彩虹”链式党建品牌,通过“共富帮帮团”深化“共富工坊”增收质效综合改革,探索打造“链坊融合体”“工坊综合体”模式……累计打造八式“共富工坊”103家,吸纳农村就业5279人,带动工坊农产品增收超120万元。深化党建联建推动村社片区组团发展,构建利益紧密联结的“乡创共同体”,推动乡村发展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全区11个“乡创共同体”带动116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12.06亿元,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20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一幅“共富新乡村”的画卷正在余杭缓缓展开。
以党建联建为破题之笔,在环南湖科学中心项目建立3支高工队伍,以党员干部一线争先、包联组团驻点攻坚、项目支部序化推进、功能党委统筹协调、党建联建牵引赋能、重大难题双向揭榜的递进闭环为轴贯穿项目全周期,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紧密结合。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市委“11+1”任务书和区委“19184”工作目标,余杭聚焦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组织工作服务保障“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四能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新中心中轴线、良渚文化大走廊、环科创平台三大领域项目党建,深入推进“百名干部建功新中心”,推动更多类“六小龙”项目在余杭全域真正招大引强,真正落地开工,真正提速提效。
选贤任能,锻造铁军
作为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奋进新的征程,更需要打造一支能干有为、青春昂扬、高素质能战斗的过硬党员干部队伍。
“去年,我领办了南湖科技成果转化新建项目建设,在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我们搭建了和周边居民、企业的联系沟通渠道,获得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项目施工进度加快了20%。”区住建局年轻干部朱佳俊说。余杭召开全区年轻干部“一诺一责一争先”专项行动座谈会,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大力弘扬“六干”作风,以实干实绩实效论英雄,年轻干部要在余杭的攀峰之路上,挑大梁、真担当、勇争先!
截至目前,85后区管、90后正科、95后副科近400名年轻干部签订“干部承诺书”,他们来自人才、招商、产业、政策兑现等各个业务条线,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设置30余项重点攻坚课题,通过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双月序事”动态跟踪、量化评估进展成效等守好职责、挑起担当。余杭持续健全一线推优、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工作机制,以“三看”“三破”“三到”选任干部,深化“项目序事、一线识人”,推动优秀干部在重点项目、重大改革中脱颖而出。
深化干中学、学中干,四套班子、区直部门、三大产业平台和四大区属国企主要负责人等35名正处级干部到深圳南山区学习取经,随后还组织了年轻干部“领航计划”创新策源专题研讨班,多次去深圳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交流”,以更强的交互式培训模式提升学员政策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借深圳“他山之石”,来攻余杭发展“之玉”。组织开展“90后”年轻科级干部成长训练营,以分营教学、一线破难、亮绩比武等形式加快年轻正科长级干部成才。
大抓基层 夯基固本
基层是发展的基石,党建是基层的灵魂。城市“强街优社”稳步推进,农村深化党建引领助跑,行业党建赋能优享……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民生“千条线”,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红色动力”。
如果说,2024是竞逐未来、奋力抢抓新风口的一年;那么2025,忘掉成绩,抱以“一线求真 务实开局”的态度和决心,全区党员干部大街小巷奔起来、满山遍野跑起来、大抓发展干起来,就是余杭打造开年好局的真实写照。余杭区开展“一线求真、务实开局”专项行动,推动基层干部在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激发全区党员干部全力奔跑建设重要新中心的干事活力。
“8个人对接2万家企业,怎么做?科创企业的需求是复杂的,我们只能摸索出一条自己的路子。”为解决管理碎片化、企业服务真空地带等难题,仓前街道打造科创型实体社区——梦创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整合市场监管、人社等12个部门资源,将23件高频事项办理端口前移、设置专员,实现定制化业务1小时响应,让治理活力在实干中迸发。
把党组织引领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新实践贯穿城市整体性建设,不断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组织形态和组织功能。深入开展“幸福红立方”工程,创建“满意小区党组织、满意业委会、满意物业”,推动全区业委会党员比例达60%,327个小区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全区物业领域信访同比下降近40%。探索功能融合、要素协同的“活力新街区”高品质发展路径,为科创企业铺路、为青年人才筑梦,以创新驱动深化产城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推进全省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集成供给改革试点工作,四向发力推动党群服务资源高效配置。以“红暖未来·幸福集”供需对接平台为村社阵地批量化导入服务资源,实现优质资源跨区域辐射,成功落地需求45个,让党群服务更精准,让群众幸福更可感。
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防汛大考中,迅速组建234个临时党支部,组织三千余名下沉机关党员力量,全天不间断百米一人巡塘,筑牢东苕溪安全屏障。迭代升级流动党员“暖流管育体系”,持续深化流动党员“契约化共管共育”体系,与流入余杭党员较多的39个区县签订《“共管共育”协议书》,建立“云上支部”689个,累计纳管3600余人。
集智攀高,青才领潮
3月,以“追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梦想小镇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未来科学π开幕式举行,梦想小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项支持举措发布,2025天使梦想基金、余杭区AI生态产业基金正式启动,为人才创新创业注入强劲动能。十年间,梦想小镇吸引了越来越多优质的年轻创客在余杭扎根、创业,完成了从“四无粮仓”到“创业良仓”的华丽蜕变,一支以“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不止梦想小镇,余杭很年轻,这里有年轻的余杭还有成千上万的创业团体,2024年,余杭新引进全职院士3名,实现全职在岗两院院士零突破。新引进40周岁以下博士生400余人,35周岁以下大学生超5.2万人,海外高层次人才超7000名,人才总量突破46万,是什么让余杭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余杭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打出一系列人才识别、引进、培育、激励的“组合拳”。推进环之江实验室、环北航创新生态圈建设,加快构建以超重力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四大省实验室为基础、各类新型研发机构为关键支点的“1+4+N”科创平台体系,提升科创平台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实施“创业科学家”“科学企业家”计划,打造“科学家+企业家”双向赋能的创新联合体,助力4名企业家成为“科学企业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推进“双创博士学院”建设,自主培育具有科学家素养、企业家精神的双创人才,累计纳入培育计划10余人。
余杭持续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育力度,建成全市首个大区、大企业、大学会联合共建的青创综合体——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实施全球“人才伙伴计划”,联合区内龙头企业建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实习基地,开展“海创未来余杭行”访学访工访窗口活动40余场,吸引海内外青年人才2000余名。
深耕“永不落幕的人才枢纽”品牌,国家级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余杭园区正式揭牌,累计招引优质人力资源机构272家。办好“一季度一品牌”,高质量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CCF中国工程师文化日、“感传算控”科创产业交流活动和“海创未来”国际人才月等品牌活动,实施“三送三给一揭榜”专项行动,做好“人才+项目”双招双引,加快推广“补转投”、普惠性股权激励等科创金融服务,打造“好阳光·真雨露·心相印”特色人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帮助人才企业获得低息融资10亿元,节约融资成本近4600万元,人才活动参与超4万人次。
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勇挑大梁,奋楫扬帆。新的一年,全区组织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以“挑大梁、攀高峰”的奋进姿态奋力争当新时代党建高地一流标杆,不断推动新一年工作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首芸云 刘子赫 马娜 林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