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片区组团打造“共富新乡村”,这是余杭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加快缩小“三大差距”给出的“新解法”——打破村界束缚,通盘考虑各村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发展重点等因素,科学分类组建片区联合党委,统合资源、产业、经营主体、青年人才等要素,构建利益紧密联结的“乡创共同体”,牵引带动片区村庄规划联体、产业联动、品牌联育,让“化散为聚”的乡村发展竞争力不断提升。
行走在余杭大地,乡村和美、产业兴旺、日子红火的共富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破界:“单打独斗”到“区域联营”
余杭区地处杭州西部,受耕地、文保等制约,乡村发展容易遇到发展空间有限、单个村资源有限、专业力量不足等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余杭区探索实施“共富新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行动,综合考虑地缘、业缘等因素,在不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和党组织隶属关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组建龙头带动、产业链接、毗邻共建、项目牵引等4种类型、11个片区联合党委,由镇街主要领导担任书记,片区村庄党组织书记及重点包联区直单位干部担任委员,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
“2019年到现在,我们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由73万元提升到了609万元,村民们的获得感也一年比一年高。”每提到这些,永安村党委张书记总是非常自豪。不仅是永安,包括溪塔、义桥、竹园等在内的禹上稻乡八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也从1360多万元提升到31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3.5万元增长至6.2万元。村庄收入的跨越增长得益于共同组建的片区组团“禹上稻乡联合体”,通过党建联建以永安村为龙头的8个村入股成立禹上稻乡强村公司,打破职业经理人村招村用的限制,以“共建强村公司+共享职业经理人”的模型开展片区整体运营。同时,在全国首创“乡村造梦师+乡村造梦师助理”招聘培养模式,有效激发了乡村抱团发展的“智慧引擎”。
不仅墙内飘香,而且还要香飘墙外。在片区组团发展的基础上,还提炼出一套以党建联建为牵引、乡村运营为重点、人才入乡为支撑的“3+1+X”乡村运营体系,将经验输出到了广东、安徽、江西等16个地区,让乡村联营的“共富经”越念越好、越传越广。
重构:“乡创共同体”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既要立足资源禀赋,从特色中找优势,还要塑造新优势。余杭区以“乡创共同体”的理念,发挥党建联建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资源统合作用,推动共富片区产业化发展、项目化推进、利益化联结、集成化运营,加强片区内各村产业协作,实现差异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服务经济、文旅经济、赛事经济,打造“一片一产”“一片多产”特色产业集群,提升片区整体竞争力。
“村超”“村运”等接连举办,“运动良渚”品牌频频“出圈”;上万游客涌入寂静乡村,雷霆足球、HIBP波浪道、红土网球、射击射箭等户外运动业态“百花齐放”……眼下,提起良渚北片八村,一连串和体育有关的场景,总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游客的眼球。火爆“出圈”的背后是良渚北片八村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探索“村集体+强村公司+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休闲运动,努力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解锁新的片区组团“打开方式”。“刚开始时团队客户很少,散客也寥寥无几,通过串点成线、抱团引流,现在客户一波接一波,赛事一场接一场,我们将门票和场地收入每年分红给各村,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年年大变样”。良渚强村公司负责人开心地说到。
受生态红线限制的区域,就此成了构筑新优势的沃土。在体育产业的强劲“东风”下,围绕实体项目招引、一流赛事举办、协会俱乐部引入,良渚北片八村正全力打造“体育+”产业体系,抱团发展以破竹之势打开新局面。
新生:入乡共创,“青年力”打造“向往地”
乡村要发展,青年是关键。不仅要引回“原乡人”,融入“新乡人”、更要留下“异乡人”。余杭区围绕农创、文创、科创三大领域,积极打造青创村落、乡创空间、村创基地等引才聚才载体,在绿水青山间布局新经济、搭建大平台、创设潮工位、打造强磁场,让入乡青年在乡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激活组团发展新动力。
推开青山村融·编织馆的院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场别开生面的“编织盛宴”——树干和房梁披上了手工编织的“外套”,红色、蓝色、绿色的竹编错落交织,藤编纹理勾勒出条纹、格子等图案,针织、刺绣、花边等技艺在这里无缝衔接......院子里的小桌边,品物流形设计合伙人、融设计图书馆副馆长及研究总监卢靖毅正在主持一场分享活动,来自周边艺术村落的手工编织工作室主理人、竹编传承人、设计师们在院子里讨论编织工艺。他们身后就是刚刚投入使用的融·编织馆,这座小型的编织馆原是青山村一座闲置的小型传统老建筑,青年创客团队在保留原民宅木结构和夯土墙体的前提下融入编制艺术元素改造而成。走进馆内,你不仅可以欣赏、购买周边艺术村落的精美手工编织作品,还能亲手体验编织课程,感受“江南布衣”的设计灵感,探索数字编织的现代趣味,在一针一线中触摸传统技艺的温度。
黄湖镇以青山村为核心联合周边村庄打造“国际艺术村落片区”,围绕青年乡创、乡宿、乡食、乡购、乡娱,差异化布局乡村时尚消费新场景。在清波村“扶摇里”文创街区,艺术季、青山TALK、共富市集等活动热闹非凡,连片打造的“青山艺宿”让游客流连忘返,小山村更具“烟火气”;王位山的独山美术馆,定期举办乡村木作、国风版画等青年村民作品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让“国际艺术村落片区”的“青年力”和“艺术范”正越发浓厚。(刘子赫 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