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全力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努力为全国开发区发展作出先行示范,实现了从“池塘洼地”到“创新之城”的蝶变。
30年来,园区不断完善科创载体建设培育体系,着力解决新时代企业创新创业新需求,推动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运行管理水平高、孵化绩效突出的标杆型科创园区,为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如今,园区已建成国际科技园(SISPARK)、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纳米城(Nanopolis)、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资科创载体约1600万平方米,集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9家,成为孕育科创种子、涵养创新生态的重要源泉,成为支撑苏州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要支撑。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
打造生物医药的“黄金天堂”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区,苏州已经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4000家,培育规上企业557家、上市公司34家,去年产值近2200亿元。在2024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二,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合作竞争力三项位列全国第一。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BioBAY)内已集聚创新药械企业650余家。园内企业盛迪亚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夫那奇珠单抗注射液(安达静)是本土自主研发重组抗IL-17A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患者带来了福音。信达生物的达伯特(氟泽雷塞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2024年,BioBAY新增多款上市药品与医疗器械产品,众多产品进入审批 “绿色通道”。
绘就园区纳米产业发展蓝图
成立于2013年的苏州纳米城由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的主阵地,也是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经过10余年的发展,苏州纳米城逐步形成“一核六区”的发展格局,目前总占地近1900亩,累计投用载体84万平方米,在建7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入驻企业近600家,上市企业5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近150多家,引进院士团队10个,培育市级以上人才300多人。
苏州纳米城(Nanopolis)
纳米城始终践行亲商服务理念,持续培育纳米产业生态,围绕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纳米技术应用产业链条和关键环节,积极构建集‘创新研发、工程中试、小规模生产、产业服务、技术平台、总部办公、会议交流、综合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科创企业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加速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在基础性平台方面,纳米城搭建了纳米加工平台、纳米测试分析平台、集成微系统封装平台等;在技术支撑与工程化方面,建立了MEMS中试平台、纳米机电制造、光电制造、有机光电制造和光电加工设计试验中心等;围绕园内企业的技术科研、产品创新、产业化发展需求,还打造了标准与检测中心、产业投融资中心等。
以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23年纳微科技牵头联合8家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组建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该创新联合体通过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组成微球材料研发、应用、测试、评价技术攻关团队,致力于解决微球材料在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共性关键“卡脖子”技术。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是纳米城以“高价值”为导向、以服务为驱动精准开展知识产权培育的缩影,公司专注于量子点的新型结构设计、制备和应用关键技术开发的企业。公司得益于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政策、资助基金、接洽合作、培训辅导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通过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已累计布局专利技术450余项,自有专利技术授权量突破230件,形成技术壁垒,获得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
未来,苏州纳米城将全面推进各类载体量质齐升,进一步集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等资源要素,全力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创新集群,为苏州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贡献力量。
助推苏州拥抱AI+新浪潮
作为园区开发最早的科技载体,SISPARK聚焦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创新集群,累计孵化超5000家企业,培育21家上市企业,吸引13家全球财富500强研发机构。
苏州国际科技园(SISPARK)
在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时代,SISPARK前瞻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的高新技术产业,为后来的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最初的4万平方米的软件产业研发楼,到现在规模超123万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核心阵地,SISPARK的蝶变,所体现的不仅是载体的简单扩容,更是一条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经营业务日益多元、引领效应日益显著的转型升级之路。SISPARK发展初期,一度专注于高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载体出租业务,商业模式是典型的“科技地产开发”,在载体经营转型的历程中,SISPARK引入基金合作与产业投资业务,成功升级到集“产业服务+基金投资+载体运营”于一体的多元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转变,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共赢,构建了多元化的孵化与载体合作模式,成功升级为SISPARK的2.0版。
近年来,SISPARK发挥强大的创投基金“朋友圈”影响力,加速基金布局,与PE/VC机构紧密合作,探索“投招联动”新路径。目前,SISPARK已参股中科创星、嘉御资本、元禾基金等国内知名基金23只,撬动社会资本超90亿元,在工业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智能网联、生物计算等重点领域,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和合作机会。这种“产业服务+基金投资+载体运营”的模式,不仅加大了对优秀项目的吸引力和扶持力度,更增强了载体与企业之间的黏性,让优秀项目和人才更好地留在SISPARK。
新阶段,苏州工业园区将坚守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沪苏同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机遇,进一步深化拓展中新合作内涵,坚持并强化创新核心地位,以“一区两中心”为动力引擎,聚焦“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全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施琴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