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余杭区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深入开展“三争一实”主题活动,从优化干部队伍到筑牢基层基础,从推动产业发展到推动共同富裕,抓改革、求突破、谋创新,全年全区GDP、两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继续保持全省第1,并成为全省唯一的财政收入超800亿元的区(县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政治上领航铸魂
欲事立,必先立心。
政治思想建设是党建之魂,关乎党员干部的信仰根基与前行方向。今年,余杭区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常态化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活动,持续推进落实“三跨联动、双向揭榜、一体转化”321民呼我为为民破难办实事机制,推动全区50个部门、12个镇街组团认领3批次126个揭榜课题,金家渡社区近7000个外置保笼全部拆除,华兴社区获评省级未来社区建设优秀案例、小区旧改更新做法被住建部推广,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禹说守纪 ‘青’廉有为”党纪学习教育宣讲活动
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纪学习教育纳入党校培训课程,通过 “四学联动”“四堂课程”“以案四说”等多元机制载体,精心打造 “玉琮廉路”清风之旅线路,谋划制订“清风护基”“清风护苗”“清风护航”14项学习清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党纪教育体系,让党员干部把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融入日常、落在平常、抓在经常,把党纪教育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动力。
坚持把政治要求贯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程,为各项事业发展筑牢政治根基。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和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专项行动,对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涉及“一把手”调整的45家单位全面开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专项调研,精准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加强政治忠诚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通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让党内政治生活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推动政治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同时,构建完善全链条防范和纠治领导干部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强化结果运用等“四位一体” 闭环机制,进一步为干部干事创业校准方向。
在攻坚大战大考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行“百名干部建功新中心”“在一起、建新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活动,聚焦第二届“良渚论坛”筹办,组织党员干部做好环境提升、外事接待、活动保障等工作。围绕西险大塘防汛抗台攻坚战,发动450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全天候开展“百米一人巡塘”,成功防御东苕溪6.87米历史第四高水位梅雨汛期风险,坚决守住了这一杭城的重要屏障。
事业上凝心聚力
稳进向好,实干为先。
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核心任务,余杭紧扣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今年,余杭区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创新工作机制,让党组织的力量在各个领域充分涌流,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城市“强街优社” 稳步推进,农村深化党建引领助跑,行业党建赋能优享……以党建“绣花针”穿起民生“千条线”,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完善,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红色动力”。
基层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着力缩小“三大差距”,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
纵深推进“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着眼村社组织换届准备,以区领导“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活动为牵引压实各级责任,开展村社集中过筛研判,深入实施村社干部队伍“雁阵计划”,选优配强村社书记“关键少数”,探索建立“链式选优”机制,着力打造“双好双强”后备人才队伍,完善村社干部管理数字化工具开发运用,实现村社“两委”成员动态调优,1500余名后备力量动态管理。
“红暖未来·幸福集”服务集市活动
余杭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理顺镇街管理体制,优化基层治理。践行党组织引领下“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新实践,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开展“幸福红立方”工程,从人民群众“最满意”落脚,广泛凝聚五类小区居民共识、分类推进四型业委会合创共治、创新探索三式物业协同共建、推动实现上下贯通幸福共享,打造价值共通、结构贯通、过程联通、效能融通基层治理格局。深化党群服务中心专业化集成改革,打造“红暖未来·幸福集”区域平台,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内生4大类194项优质项目在一线融合集聚,惠及党员群众超30万人次。
“鸬鸟蜜梨”共富工坊生产现场
激活农业产业发展“一池春水”。深化党建引领助跑共富,推进“禹上七彩虹”链式党建联建,深化“产业链党委+龙头企业+链上单元+农户”模式,带动乡村产业上、中、下游不同经营主体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开展农民提能、工坊提级、增收提效“三提共富”行动,以“共富帮帮团”计划精准帮扶,为22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把脉问诊”;创新推出“共富工坊·好铺计划”,以城乡融合打通“土特产”销售路径;创新“链坊融合体”“工坊综合体” 等模式多点开花……如今,103家八式“共富工坊”落地生根,吸纳农村就业5279人,人均月增收近3000元,成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全链条建强新时代党员队伍,持续深化流动党员“契约化共管共育”体系,与岳西县共同制定“暖流共育 学时互认”机制,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高质量完成流动党员“百日攻坚”任务。深化党员人才工程,摸排形成1.2万重点高层次人才培养名单,今年新增重点培养对象55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战略上集智攀高
以人为本,精准发力。
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余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弘扬忠诚干、务实干、担当干、创新干、团结干、廉洁干“六干”精神,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活力。
深化项目序事,一线识人工作法,以“三看三破三到”选任干部为路径,健全一线推优、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等工作机制,推动314名区管副处长级干部、关键岗位科室长和“90后”年轻干部主动领办重点项目和破难任务。加大“上派下挂”力度,持续做好东西部交流、山海协作、结对帮扶、驻外招商等挂职工作,选派49名干部赴四川甘孜、广元、衢州柯城、安徽宿州等地挂职历练,服务区域发展。
余杭区管干部正职班学员参观深圳优秀企业产业园
干部队伍梯队结构持续优化。制定年轻干部“5+3”成长成才培养计划,将干部入职后的前5年划分为3个培养阶段,进行梯次培养,为年轻干部成长铺就坚实阶梯。深化专业型干部“续航计划”,开设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在职研究生班、余杭-番禺区管副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等主体班次。搭建“90后”科级干部经济金融、城建规划、基层治理3个成长训练营,让年龄、专业、职务相近的年轻干部在信访维稳、招商引资、工程建设等改革攻坚一线领办项目、同台竞技。
围绕“策源、赋能、成就”,注重发挥高能级平台、高层次人才、高水平企业、高质量项目、高价值金融作用,余杭区全面打响 “海创未来”人才品牌,做强人才力量支撑。2024年,全区新引进全职院士3名,实现全职在岗两院院士零突破,新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领军人才79人,全区海外高层次人才累计数超6800名,人才资源总量超45万。
积极融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实施“创业科学家”“科学企业家”计划,探索打造“科学家+企业家”双向赋能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人才流动共享。联合良渚实验室建设“双创博士学院”,整合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省级实验室、龙头企业、产业基金资源,自主培育具有科学家素养、企业家精神的双创人才。
围绕抓产业必须抓人才的战略导向,提升成果转化平台能级。高水平打造环之江实验室创新生态圈,围绕“创新平台+孵化器+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共建“两大三层多群”创新生态,促进100余项人才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连续4年蝉联全省“科技创新鼎”。高标准建设青橙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打造全市首个大区、大企业、大学会联合共建的青创综合体,开展各类科创沙龙、项目路演活动30余场,集聚青年人才超3500人,打造“不设限才无限”青年人才品牌。
国家级杭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余杭园区正式揭牌;全省首推知识产权质押、普惠性股权激励、“补转投”等科技金融服务相继落地;开辟全市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一件事”专窗;迭代升级人才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体系,持续拓展研学、体育场馆等“余才e点”人才消费场景……余杭从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数字化等方面齐齐发力,践行对人才“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诺言。
未来,余杭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区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省委“132”工作部署,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关键牵引,注重首位首发首创,不断推动全区组织工作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首芸云 胡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