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杨梅红满山,山水含笑迎宾朋”,在浙江省慈溪市匡堰镇南部山区,正值杨梅的采摘成熟季节。近年来,匡堰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联建、要素联动、产业联兴,探索成立全市首个“杨梅共富工坊联盟”,进一步拓展杨梅产业发展空间、释放共富效能,以“党建链”带动“产业链”使匡堰杨梅迈上“抱团发展”的快车道。
组织联建强保障,打造抱团发展“新阵地”
“我们镇的杨梅产量虽然很大,但是大家都是以分开零售为主,有时候不同梅农之间还会有激烈竞争,”匡堰镇倡隆村党委书记龚建立在聊到本地杨梅产业发展时说道。为充分团结各村梅农,抱团带动杨梅产业共同发展,匡堰镇创新探索构建“片区联合党委+强村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共富工坊”联盟模式,同步订立“杨梅共富工坊联盟”章程、制定管理办法,推进常态化规范化运作。通过龙头企业驱动、强村公司带动、生产要素联动,引导涉梅经营主体抱团发展。探索“统收统销+分红取利”机制,依托强村公司托底收购、整体推广、线上直销,带动农户集体致富。目前联盟已覆盖2个星级共富工坊,1个片区强村公司、12个杨梅合作社。
要素共享,下好资源配置“一盘棋”
“目前我们杨梅的产量较大,但上市期和储存的时间都很短,如果采摘销售不及时就会造成不小的损失”,倡隆村梅农忧心忡忡地说道。针对杨梅保鲜期短、不利散卖的薄弱点,为此匡堰镇引导合作社试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抱团模式,强化育梅技术共享,邀请种植户分享大棚杨梅种植的技术要点、成功经验,引导梅农用好山地特色、错时销售提高收益。以联盟为主体实行联合引才,成立慈溪首个农民技术专家团队“上林稼匠”,以师徒结对的形式开展杨梅种植技术指导,累计服务300余人次,服务面积近万亩,破解了梅农的燃“梅”之急。
拓宽渠道促增收,跑出产业提质“加速度”
“现在的杨梅不好卖啊,价格越来越低,来路边买杨梅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村口市场的梅农对着滞销的杨梅直叹气。为了破解杨梅产业附加值不高、销售渠道较窄的问题,匡堰镇着力打造杨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拓展全产业链增值增效空间。推动杨梅“采摘—分级—包装—销售—运输—深加工”环节一体化打造,延伸杨梅产业链条,开发精品杨梅干、杨梅酒、杨梅汁等系列产品,加快杨梅“就地转化”。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打造“杨梅+”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推动杨梅秘色宴、工坊休闲观光、乡村红色研学等业态“组团”发展,用“杨梅+”点燃强村富民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