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频道
正文

瞭望 | 江苏:苏南苏北共繁荣

2022年12月03日 09:58:47 来源: 新华网

  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携手绘好共同富裕“繁荣图”

  “苏北乡村振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将带领工作队扎实调研、将产业帮促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兆权 陆华东 陈圣炜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重构省域经济地理版图。2021年,苏南与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从2012年的2.48倍收窄到2倍以下。

  站在新起点,江苏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作用,更高起点谋划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安排、制度设计、任务措施,更高水平推进“1+3”重点功能区建设,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携手绘好共同富裕“繁荣图”。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上塘镇响桥村村民展示收获的花生(2022年9月17日摄) 许昌亮摄/本刊

  共建产业园区,先富带动后富

  苏州灯彩的映衬下,白墙青瓦和小桥流水静静诉说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这是今年国庆节前刚刚开门运营的“苏州街”,如果不是入口处“苏宿工业园区”几个醒目的大字,置身其中的游客很难察觉这里是宿迁。

  苏北宿迁,是江苏最年轻地级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苏南苏州,经济发达,被誉为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宿携手肇始于21世纪初。通过“苏州方传理念、转项目、带资金,宿迁方提供要素支撑、发展环境保障”,苏宿工业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园区以占宿迁0.16%的土地,完成全市6.7%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37.5%的高技术产业产值,成为宿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硬指标”提升的同时,宿迁软实力也在结对共建进程中蝶变,营商环境广受好评。经过多年携手共建,苏宿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江苏省南北共建的一面旗帜。

  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永远在路上。面对取得的阶段性成绩,江苏进一步发扬区域内南北结对促进发展的成功经验,今年3月,发布《关于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的实施意见》,着眼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扎实开展产业、科技创新、教育、医疗卫生、文旅康养、人力资源等6个领域的南北结对帮扶合作;以共建园区和“科创飞地”为重要载体,提升产业承载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开展市场化合作;选择10个苏北重点结对帮扶县,建立南北县级帮扶合作机制,加快补齐苏北县域经济短板,助力实现苏北赶超。

  在做好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江苏鼓励其他产业园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产业联动发展新路径。

  毗邻宿迁的淮安,依托本地较好的台企台资基础,积极开展市场化跨区域合作共建,于2019年6月,与昆山正式签署《共同建设淮昆台资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引导昆山等地有转移、扩张需求的台企优先向淮安转移集聚。

  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久恩金属制品项目于2021年落户淮安涟水。久恩金属制品(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宗宪告诉记者,因为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急需扩建厂房,可在苏州很难找到合适的新厂址。为此,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苏北。

  “以前,公司生产经营,以及高管的生活基本都在昆山周边,对苏北不了解。一位昆山赴淮安挂职的干部推荐了涟水。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这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均较低,交通便捷,淮安的‘101%服务’在台商圈也很知名,最终公司决定来此投资。”吕宗宪说。

  淮昆携手,互惠共强。在淮安市台办主任周海滨看来,淮昆协作已成为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既为昆山台企扩张转移提供了目的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更为淮安高质量建设台资集聚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台商投资最佳目的地夯实了根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江苏台资集聚格局愈发稳固。

苏宿工业园区苏州街(2022年9月2日摄) 陈红摄

  补齐交通短板,畅通经济循环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曾几何时,凭借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便利,地处苏北的淮安一度繁华富庶。然而,随着内河航运地位的下降,苏南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现代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交通不便”的苏北成为边缘地带,发展受阻。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先手棋。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以“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举措,打通了要素流通“看不见的边界”,加快补齐高铁、过江通道等突出短板。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走深走实。10年间,江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1.12万亿元。

  在淮安,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铁路相继通车,淮安步入“高铁时代”。如今,淮安东站已成为江苏重要铁路枢纽之一。淮安市商务局副局长施爱军说,高铁开通拉近了淮安与上海、苏南的时空距离,增加了与客商的互动频次。2020年以来,新签约项目数连年保持较快增长。

  “涟水不仅有机场,还通高铁,协同管理昆山、涟水两地的工厂非常便捷。”吕宗宪坦言,坐高铁从昆山到涟水只需两个多小时,他现在每月都有两周时间在涟水工作。

  高铁之外,一条条过江通道也在快速打通一体化发展的“任督二脉”。截至目前,江苏已建成过江通道17个、在建10个,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实现过江通道直通。

  “江苏平原辽阔,通江达海,关节点一旦打通,区域发展必将提速。”江苏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

  面向未来,《江苏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争取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全省范围内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新型枢纽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省域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国内畅通、国际通达的现代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在苏北农村,连接城乡的“毛细血管”也已被打通。借助便捷的交通物流条件,如今,宿迁的大闸蟹,最快可以实现当天下单、当天捕捞、快速送达长三角客户。在连云港东海县,“哪里有水晶,哪里就有快递”,2021年,该县水晶电商交易额近168亿元。

  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认为,快速、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有效拉近了苏南苏北的时空距离,人员、货物等要素高效流通,为南北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有助于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五方挂钩”帮促,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江苏短板在苏北,苏北短板在农村。江苏通过“五方挂钩”帮促机制,组织省级机关、苏南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区)、高校院所、省(部)属企业与苏北经济相对薄弱的县(区)挂钩帮促。

  以涟水为例,经过多年帮促,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一,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到全国13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4万元,同比增长10.8%,省、市定重点帮促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分别达45.34万元、28.9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29%、31.62%。

  江苏省委驻涟水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长王道峰认为,“五方挂钩”帮促机制设计科学,运转高效,既给资金,还将不同领域、层级的人才派驻到苏中苏北,有助于协调各方、招商引资、培养人才,推动一批薄弱镇村摆脱了发展落后的面貌、惠及众多百姓。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苏北部分农民住房条件较差。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启动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

  改善农房过程中,江苏再次创新南北合作机制,通过土地整理腾出建设用地跨区交易,不仅破解了苏北农房改善资金筹措难题,还为苏南发展送来紧缺的建设用地资源。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房改善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走进涟水县五港镇前营社区,现代化的健身设施、崭新的儿童游乐场、小舞台等映入眼帘。来到村民唐锡洪家中,记者看到房间粉刷整洁、地板光亮,还用上了空调等电器,与城市居民家庭条件已差距不大。

  “以前的房子是1983年建的,非常破旧,还漏雨。去年底,我和老伴将老房子拆了,搬到了新房。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唐锡洪说。

  农房改善,改的是“房”,为的是“人”。涟水县农房办主任姜凯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农房改善并非简单的修路盖新房,要调动村民积极参与,还要留住乡愁。记者在前营社区采访发现,这里随处可见村民捐赠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古树,以前的坛坛罐罐、砖块瓦片等也被制作成“微景观”,一些民俗、“乡愁场景”或画在墙上或以雕塑形式呈现,村民种菜、农机停放还有专区。

  住得好,还要持续过上好日子。记者在前营社区采访时,恰逢五港镇副镇长孙中健和前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嵇永富刚从苏州招商回来。他们告诉记者,集中居住后,农村土地进一步集中连片,有助于流转、规模经营,既为发展更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土地流转管理费还能充实村集体收入。但这些还不够,他们正通过在苏州发展不错的乡贤招引项目,带动更多村民就业。

  今年起,在继续对“十三五”时期12个重点帮促县(区)派驻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基础上,江苏还向新沂、东海等12个乡村振兴任务相对较重的县(市、区)派驻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力争通过“五方挂钩”机制,推动挂钩帮促地区巩固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入新阶段,江苏将在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更富成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今年6月,王道峰带领14名来自不同单位的骨干来到涟水、接棒帮促。经过两个月的进村入户调研、反复会商,工作队初步拟定了《2022—2023年度帮促项目编制方案》,编排帮促项目73个,总投资8451万元。

  “苏北乡村振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我将带领工作队扎实调研、将产业帮促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王道峰说。

【纠错】 [责任编辑: 佘灵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68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