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频道
正文

瞭望 | 稳字当头,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2022年01月17日 18:39:23 来源: 新华网

2021年12月26日,安徽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在长江大跨越输电钢管塔封顶施工现场作业 郑贤列摄/本刊

  “十四五”期间要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须从就业市场供求两侧同时发力

  “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培育新增长点,并通过产业关联、分工细化、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催生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是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燕 贾雯静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要有效解决就业问题,持续提高就业质量,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容小觑。从总量上看,国家发改委初步测算,到202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力数量仍分别处于8.7亿和8.03亿左右的高位;从结构上看,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大量人才需求,新岗位对劳动者提出更高要求,创新人才、技术工人等长期短缺。

  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就业的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两碰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问题依然突出。对此,中央已有部署。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再次传递出“就业优先”的明确信号。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要保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须从就业市场供求两侧同时发力:一方面确保经济稳定运行,推动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落地,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并扩展高质量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创新创业,持续优化就业结构,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提高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经济稳增保驾护航

  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韧性,稳步前行。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两年平均增长5.2%,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

  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此呼彼应。2021年前10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1至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我国就业环境面临多重挑战,但整体就业形势依旧基本保持稳定,这主要受益于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新业态的发展和减税降费等相关政策的扶持,对稳就业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利于就业岗位增加。需求侧一方面表现为国内市场投资及消费需求较弱,内部需求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外部需求有放缓趋势。供给侧一端,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成本推动导致中下游企业经济效益受影响,加之供应链冲击,经济增长存在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1.5亿市场主体以中小微企业为主,是稳就业的基本盘。由于其承压能力较弱,是稳就业重点关注的市场主体。

  “依据近年经济数据计算,目前我国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提供近200万个就业岗位。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对稳就业至关重要。”张立群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劳动者参与程度密切相关,如果2022年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将对稳就业提供重要支撑。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挖掘内需潜力,在经济稳增长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也将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突破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基础设施投资要适度超前,投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均聚焦‘两新一重’,将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用政府投资引导社会投资,是中国经济稳增长、保就业的有效途径。”徐洪才说,在传统消费基本得到满足和疫情趋稳的情况下,改善性、升级性、精神性消费拥有潜力,同时伴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住房和汽车等刚性需求也有改善空间。

  “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产业,完善‘一老一小’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现代物流配送环境,质效全面提升,调整供需结构性矛盾。市场政府两手发力,解决和消化新就业、再就业双重压力。”徐洪才指出。

  重大战略拓展增量

  稳增长、稳就业,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的有效落地。各项国家战略不断显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好,将释放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体,提供了约80%的城镇就业岗位。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企业,是拓展高质量就业岗位、提高就业带动力的重要举措。

  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2年伊始,从国家部委到地方积极部署,着力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沃土。

  “‘专精特新’企业能够推动技术进步,培育新增长点,并通过产业关联、分工细化、产业链延伸等,催生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张立群表示。

  徐洪才说,培养“专精特新”企业要继续从营商环境入手,提高基础设施硬件和体制机制软件综合实力,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中小企业进步,形成良好企业生态。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还能助推新兴企业的产生,孕育新型就业机会。

  “如今,传统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有限。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用工人数,但也衍生出更多服务业需求,有助于提升就业的整体效益。”徐洪才说。

  近年来,伴随新兴产业发展,新就业岗位不断涌现。2021年人社部发布18个新职业,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密码技术应用员、智能硬件装调员等,主要集中在信息智能技术产业。

  《智能制造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显示,到2025年,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缺口数量将近100万人。这表明新兴产业对加快培育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高价值型”岗位至关重要,潜力巨大。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新职业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成就,同时展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劳动需求结构巨大的潜力和光明的未来。

  在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国有企业充分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稳定岗位、扩大就业。

  2021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也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的深化之年。2020年6月13日,国资委制定印发的《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明确,拟用2~3年的时间,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中的部分企业管理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张立群说,国有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小,抗冲击能力较强,对稳定就业的作用表现更明显。开展对标提升行动既是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又是推动国有企业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助力就业提质扩容的重要举措。

2021年10月12日,毕业生在2022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 刘颖摄/本刊

  就业优先提质增效

  2021年,中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就业成绩单: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207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这份亮眼“成绩单”,正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并不断显效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经济研究室副主任赵文看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均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这是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就业工作的新要求,也为更好谋划和推动新发展阶段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重点群体,近年来其规模约占每年新增就业人数的2/3。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076万人,再创新高。国家发改委预计“十四五”时期,每年高校毕业生、中职毕业生等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达1500万人左右。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学历对于评价人才的决定性作用正在下降。大量高校毕业生走入各行各业,其中一些入职就业门槛较低的行业,形成“就业下沉”现象。受访专家认为,这说明就业市场供需两侧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的社会人才评价标准和教育评价标尺要加快重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也应随之调整。

  创业是就业之源。完善创业保障制度,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新的就业增长点。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届~2020届毕业生共有54.1万名大学生创业,其中毕业生44.4万人,在校生9.7万人,相较每年1000万人左右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比例偏低。业内专家也告诉记者,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足4%,参与创业的意愿偏弱。而这也显示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巨大潜力。

  为此,国办2021年10月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新风向标。

  多位专家建议,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从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鼓励引导大学生投身创业、全面升级大学生创业服务等方面,充分赋能创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进而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农民工是另一大就业重点群体。“十三五”时期,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总数近900万人,带动就业超过3500万人。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就业将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2021年5月,人社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引导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脱贫人口自主创业,按规定落实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

  随着就业政策不断落地,返乡农民留乡创业的意向大大增加,“家门口创业”成为新潮流。各地返乡留乡农民工通过云视频、直播直销等新业态创业,成为服务农业、扎根乡村的创新创业群体。

  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是提高就业带动力面对的必答题。针对我国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培养、使用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人社部2021年7月印发了《“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达到30%。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增长更加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人力资本红利的增加,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国比以往更加重视职业能力建设。”曾湘泉说,我国正在积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相信在“十四五”期间,这些旨在提升经济就业带动力的就业优先政策,将有效改善我国的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大幅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就业。

【纠错】 [责任编辑: 罗沛鹏 ]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新华网

扫一扫,分享手机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版权所有:新华网长三角频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23111310428129